无码中字av片在线观看,福原遥,中文字幕在线黄,aⅴ在线看

行業(yè)新聞 首頁 > 新聞中心 > 行業(yè)新聞

央行數字貨幣:法幣光環(huán)加持下的貨幣體系新紀元

分享到:
2020-04-27 瀏覽:4596

越來越多的信息表明,央行數字貨幣正擴大測試的應用場景,以便為日后的正式落地發(fā)行做演練。這一準備近五年的重大工程,隨著試點消息的曝光,逐漸向外界揭開面紗。我國移動支付手段的發(fā)展和普及引領世界,央行數字貨幣的推出,究竟是現有移動支付工具的“攪局者”,還是能夠改變貨幣史乃至人類社會發(fā)展進程的顛覆式革命,答案需交由時間檢驗。

 

北京大學國家發(fā)展研究院副教授、數字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徐遠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,2020年,將因為兩件事情而刻入歷史坐標,一是新冠肺炎疫情,一是數字貨幣?;趯ω泿诺讓舆壿嫼腿祟惿鐣l(fā)展軌跡的理解,后者的影響可能比前者還要深遠得多。

證券時報記者:根據您的了解,能否用通俗的語言來介紹什么是央行數字貨幣?

徐遠:央行數字貨幣并不神秘,其本質就是電子化的現金,是傳統(tǒng)的紙媒貨幣向電子貨幣轉變。

既然其媒介是電子化的,就意味著它是線上流通。線上流通就會帶來兩個重要特點:一是需要依靠加密技術確保數字貨幣的安全性,傳統(tǒng)的紙媒貨幣需要通過防偽技術加密,數字貨幣則需要電子密碼學的加密技術做支撐。

二是線上流通意味著現金流和信息流數據可以實時進入數據庫,從監(jiān)管的角度看,現金流就變得有跡可查。理論上講,使用央行數字貨幣后,沒有監(jiān)管部門看不到的交易行為,現金流完全可追蹤。這也就意味著所有的貨幣發(fā)行、支付交易行為等都將實時在線。

證券時報記者:對居民來說,使用央行數字貨幣與現有常用的支付方式有何不同?

徐遠:從官方的表態(tài)看,居民使用央行數字貨幣非常便利,都不需要去銀行開戶,只需在手機下載一個電子錢包APP,綁定自己現有的銀行卡,就可以將銀行卡里的錢1:1等價轉換成央行數字貨幣。

與我們現在習慣使用的支付寶、微信支付不同,央行數字貨幣交易時支持雙離線模式。使用支付寶等交易時需要依賴網絡信號,沒有網絡信號就無法完成收付款等交易操作,但央行數字貨幣可以利用智能手機自帶的近場通訊功能,在沒有網絡信號的情況下就可完成交易。

 

證券時報記者:很多人會將央行數字貨幣與比特幣做比較,您認為央行數字貨幣與比特幣有何區(qū)別?

徐遠:在我看來,比特幣并非嚴格意義上的貨幣,它更像是數字資產,也有人把它稱作數字黃金。貨幣有兩種基本性質——政府信用背書,以及央行可以調控總量以保持幣值穩(wěn)定,這兩個性質比特幣都沒有??傮w看,比特幣和央行數字貨幣主要在信用基礎、技術原理、總量調節(jié)、價值穩(wěn)定、匿名性質和資產屬性方面存在明顯差異。

證券時報記者:目前央行數字貨幣還在封閉式內測階段,作為一個新興事物,您認為央行數字貨幣最終能否面向社會落地?哪些機制會保障它的落地?

徐遠:央行數字貨幣并非空泛概念,我認為它將來會對外落地,并慢慢推廣鋪開。一方面,央行數字貨幣擁有法幣地位,按照法律規(guī)定,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。我國還可以借助政府部門、行政事業(yè)單位等行政體系推廣央行數字貨幣,例如,近期有消息稱,蘇州相城區(qū)各區(qū)級機關和企事業(yè)單位,工資通過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代發(fā)的工作人員,將在近期完成央行數字貨幣數字錢包的安裝工作,其工資中的部分交通補貼將以數字貨幣的形式發(fā)放。

這個消息看起來只是正在試點測試的小事,但影響很大。這意味著一旦這種內測逐漸成熟完善,可在廣大政府部門、行政事業(yè)單位,甚至國有企業(yè)發(fā)放員工工資時,逐步推廣央行數字貨幣,并漸漸取代紙幣。

另一方面,央行數字貨幣所采用的雙層運營體系也利于保障其落地。采用這種運營體系的好處在于,央行利用現有的銀行體系逐步推廣數字貨幣,而非另起爐灶,后者的推廣成本高昂,且風險可控性不如前者。同時,相比于紙幣現金,央行數字貨幣不論是在發(fā)行,還是在運輸、存儲等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有成本優(yōu)勢,這也利于商業(yè)機構、個人等使用。

此外,央行數字貨幣的技術中性原則也利于其自身的推廣。如前所述,央行并不限定各家商業(yè)機構推廣數字貨幣時所采取的技術種類,這其實是采用賽馬機制的競爭手段,充分調動各家機構的技術能力,哪家機構做得好,就會取得更大的市場份額。

證券時報記者:如果央行數字貨幣未來能夠順利落地推廣,它能對社會產生何種影響?能在多大程度上改變現有的交易行為、金融形態(tài)等?

徐遠:長遠看,央行數字貨幣推廣后或會對全社會產生深遠影響。從微觀層面看,一是我們將逐步進入無現金社會,但這也取決于智能手機的滲透率。盡管短期之內很難完全進入無現金社會,但可能會先進入結構化無現金的過渡階段,比如年輕人、能夠熟練使用智能手機的群體等有望率先使用央行數字貨幣。

 

過去銀行的傳統(tǒng)業(yè)務是存貸匯,但央行數字貨幣出現后,盡管起初央行數字貨幣旨在替代M0,但它可能會逐漸演化成M1、M2,隨著電子現金的普及,未來存款可能會越來越少甚至消失。就像很多人把支付寶里的零錢轉到余額寶一樣,未來人們手中可能不會有大量的電子現金,其手機里的電子錢包APP可能會直接鏈接貨幣基金賬戶,人們會選擇將電子現金轉成貨幣基金等理財產品。此外,電子現金也可以替代銀行大量的匯兌業(yè)務(尤其是小額)。

 

沿著這個思路推測,未來銀行的業(yè)務或將大致分為兩大類:理財業(yè)務和貸款業(yè)務,傳統(tǒng)的存貸匯業(yè)務形態(tài)會發(fā)生變化。銀行的集中化程度也會越來越高,那些掌握著高技術、大數據庫和較強數據分析能力的大銀行將更有競爭優(yōu)勢。

 

證券時報記者:現在多國央行都在研究發(fā)行數字貨幣,若中國率先在全球發(fā)行央行數字貨幣,這對人民幣國際化會帶來何種影響?

 

徐遠:央行數字貨幣發(fā)行后會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,但前提是人民幣本身幣值穩(wěn)定,且被其他國家所接受。相比于紙幣現金,數字貨幣能降低交易成本,以及其他國家的企業(yè)和居民的使用成本,這將有利于人民幣的推廣。數字化技術只是能降低人民幣在其他國家的流通成本,但人民幣國際化推進的前提,依然是人民幣本身是值得信賴的貨幣。

 

證券時報記者:央行數字貨幣推廣后,除了會帶來微觀層面的改變外,長遠看,您認為還會帶來哪些更深層的改變和影響?

 

徐遠:貨幣底層的變化會對整個人類社會產生一系列連鎖反應。拋開細節(jié)行為方面的影響外,央行數字貨幣的出現,將使得人類社會的信息結構、信用結構和監(jiān)管結構面臨分解、重構。過去的數據信息都是分散的、線下的,收集數據、集中成數據庫需要花費較高的成本,數字化貨幣的出現,可以使得很多交易在線上完成,這就利于將分散的信息變得加速集中化。當越來越多的交易搬到線上后,信息結構會更加完備。

 

當信息結構變得集中、完備后,人類社會的信用結構也會發(fā)生變化。所有的商業(yè)行為、金融交易行為都是基于信用,而信用來自于數據和信息,當數據和信息都存儲在數據庫有據可查時,信用則更容易建立。也就是說,當有一個很大的數據庫可以依賴時,人類社會的信用結構也會重建。

 

信用結構重建后,也會影響監(jiān)管結構的改變。所有的監(jiān)管行為,都是監(jiān)管者與被監(jiān)管者之間的互動,正是因為信息和信用被重構后,監(jiān)管的辦法、手段和效果都會面臨重構。

 

證券時報記者:人類社會的貨幣體系經歷了多次演變,具有國家信用背書的數字化貨幣的出現,是否會意味著全球貨幣體系進入新紀元?

 

徐遠:從整個貨幣史的角度看,目前人類社會的貨幣體系經歷了兩個階段——商品貨幣、美元體系。起初是用貝殼等珍貴物品作為貨幣,進入商品時代后逐漸將黃金定為貨幣,1816年英國最先采用金本位,到19世紀后期,歐美主要國家都采用金本位。

 

金本位的采用是工業(yè)革命的重要推動因素。工業(yè)革命距今也就200多年的歷史,因為有金本位,使得當時歐美主要國家都有通用貨幣,從而推動市場范圍擴大、交易行為大幅增加和技術進步的加快,甚至可以說,因為有了金本位,才能產生全球統(tǒng)一市場,從而推動工業(yè)革命的鋪開。

 

人類貨幣史的第二階段就是進入布雷頓森林體系和美元體系,這兩個體系本質是一樣的,都是美元借助黃金逐漸成為全球貨幣體系的基礎,布雷頓森林體系是從商品貨幣向美元體系過渡的中間狀態(tài)。也就是說,從1944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至今,當今全球依然是美元體系,其貨幣實質是國家信用、美元信用,是商品信用到國家信用的轉型。

 

2020年如果出現數字化貨幣,在人類貨幣史上又會有何定位呢?央行數字貨幣是保持了現有的國家信用,并在此基礎上運用更好的技術,用新技術“加持”國家信用。因此,我認為,人類貨幣體系有可能從今年開始,從國家信用轉向“國家信用+技術信用”。如果這樣,在人類貨幣史上,只有兩年可以和2020年相提并論,一是1816年金本位確立,二是1944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。從這個意義上講,今年人類進入貨幣史新紀元。

 

央行數字貨幣的出現,有可能推動人類貨幣體系從國家信用轉向“國家信用+技術信用”。作為有國家信用“加持”的法幣,央行數字貨幣正式落地后,推廣進程可能會較為順利。數字貨幣的普及應用,將對整個社會的商業(yè)行為、金融業(yè)態(tài)、監(jiān)管方式產生深遠影響,甚至會對技術進步、社會變遷產生重要推動。